2022年3月22日,是南水北調博物館項目奠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開園的重要時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通水以來累計調水超過460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近60億立方米,為干涸的華北平原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2021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7周年。出河南,經河北,一渠清水送京津。在北京,南水占城區日供水量的75%左右,全市人均水資源量由原來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在天津,一橫一縱、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已經形成。
據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11日,中線工程已安全平穩運行2556天,7年來累計調水超441億立方米,累計向北方50余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70多億立方米,工程沿線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以上數據與圖片來源于:互聯網公開信息
宛禾香食品的米線生產廠區,便地處于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所在地和全國重要核心水源區的河南省南陽市。
一把品質的好米線的誕生,往往需要歷經原料驗收→原料倉儲→原料加工→淘沙清洗浸泡→大米粉碎→和粉調配→出絲→老化→松粉搓散→烘干→切粉推粉→包裝→金屬探測→入庫堆放→物流運輸等15道工序的嚴苛把關,最終才能形成我們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放心、可口的米線。
當來自魚米之鄉洞庭湖區的桂朝大米到達米線生產廠區后,經過一系列的檢驗與測試,就會進入到“洗米”、“泡米”環節。
優質的桂朝大米會被來自南水北調涵養地的黃金水源清洗3次以上,每次10至20分鐘,洗米的目的是除去漂浮在大米表面的泡沫、糠皮、糠粉;
而后會在黃金水源內浸泡6小時以上,讓每一顆米粒都吸水飽滿,并繼續向中心滲透,使米粒結構疏松、去除微澀感,且里外水分均勻控制在26%-28%;
后續再次清洗,通過分級碾磨、輕磨精碾的工藝,最大保留大米中的營養。
大米浸泡6小時及以上,表面潤濕無白心,對于最終的成品米線,可很好的改善其彈性與感官狀況,且充分吸水,為后續的大米淀粉糊化成型創造條件:若水分含量過低,在后續的擠壓熟化時則糊化不均勻,米線表面夾生、泛白、粗糙、易斷條;若水分含量過高,則米線熟化不夠,韌性差,粘條嚴重,并會出現夾生的味道。
食品生產無小事,每一道環節、每一次把控都凝聚著宛禾香食品對品質好米線的堅守,以精心筑匠心,用心做好每一份米線。生產品質好米線,宛禾香米線!
聲明: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部分來源于公共網絡或者素材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南陽宛禾香食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天韻科技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2401號-1